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如你已经下定决心运用奖赏的办法来激励员工,拉弯加工厂家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奖金计划,以便更好地发挥奖赏的激励作用。内蒙拉弯厂要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而且奖励的标准要公平合理。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制定的奖励标准不公平合理,就会导致员工产生一种怠工的情绪。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多做一点并没有什么奖励,少做一点也差不多,
往往会极大地限制员工潜力的发挥。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奖励标准。有了合理的标准,才能正确计算各部门所属人员努力后所获得的绩效成绩,再按绩效成绩给予适度的酬劳与奖励,以最大效用地发挥员工潜能。当然,标准一定要定的合适,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太严,会使员工觉得如空中楼阁难以达到,产生受欺骗的感觉;标准定得太低,员工轻易就能做到,反而养成员工懶惰的习惯。
一次,这家企业的总裁到一家工厂视察,看到三个工人在铺草皮,他们停停做做,十分懈怠。总裁问其原因,他们说工资太低,一天只有 60 元,还不够维持生计。总裁听了后说,假如给你们加一倍工资,能否铺更多的草皮?三个工人立即回答说那样他们可以做三倍的工作。而结果三个人竟做了原来三倍半的工作。
总裁当时就算了一笔账:如果多付给工人 60 元钱,后来工作成果是原来的 3.5 倍,生产出 210 元的价值,付工资 120 元,双方各有所获,何乐而不为呢?后来,总裁就要求公司的管理层选定几个单位试行绩效奖金制度。
几个月后,每个试点单位产量都倍增,员工的智慧和激情也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
这种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实施以后,效果很快就显出来了。公司自上而下的所有员工都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创造了高效益。
那么,管理者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奖励标准公平合理而且有效呢?管理者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到公司的各个阶层,了解员工的真实情况
奖励标准,必须是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员工工作环境的真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标准。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深入到公司的各个阶层,切实了解员工工作的具体环节和情况。只有了解清楚这些细节,才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标准。2.严格按照奖金制度办事不管制度多么好,如果没有人去按制度办事,那这制度就形同虚设。所以,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一旦奖励标准制定下来,就必须严格按标准对员工进行奖励,不可对有功者不奖,对无功者滥奖,否则就丧失了最基本的公平原则,会大大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阻碍企业的成长。
3.建立起员工的努力程度与奖金的正相关关系考核一套奖励制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使员工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所以,奖金制度必须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必须制定得合理,使员工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同时也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设备、工具等。员工要对于整个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越高,工作绩效也相应提高,报酬也越高。
4.要制订明了且易于计算的奖金计划
对于一个工厂里的工人来说,这一天超额生产了多少产品,他马上可以算出来会得到多少奖金,如果已经超过了定额,他会加快进度提高效率,以便拿到更多的奖金。对于一个大区的销售经理来说,如果奖金计划明白易懂,他通过广告投人、销售成本及其他费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销售小组会拿多少红利。这样的奖金制度再有效不过了。
5.创造良好的奖励气氛
要发挥奖励的作用,就要创造一个“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气氛。在获奖光荣的气氛下奖励,能使获奖者产生荣誉感,更加积极工作;没有获奖的员工产生羡慕心理,奋起直追。而在平淡的气氛下奖励,则降低了奖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难发挥激励作用。
6.言而有信,及时予以奖励
言而有信,及时予以奖励,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奖励的作用,而且能使员工增加对奖励的重视;过期奖励成了“马后炮”,不仅会削弱奖励的激励作用,而且可能使员工对奖励产生冷淡心理。唐代著名政治家柳宗元认为“赏务速而后有劝”,他主张“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则人勇而有劝焉”。他说的“赏务速”就是奖励要及时的意思。“信”是立足之本,言而无信,当奖不奖,员工会有种受骗的感觉,从而产生反感情绪。
7.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奖励制度
哲学上说:世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在实施奖金计划的实践中,新问题、新情况必然层出不穷。作为管理者,应该大胆进行改革;让制度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通常,一项制度的建立、制定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公司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的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下,某项规章制度可能是很完善的,但由于要适应新的形势及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许多旧规则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变得不合时宜,这时就要求管理者要及早予以废止,另谋改善,加以合理性的补充或是重新建立新的符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千万不要故步自封。否则,这项规章将会随着时日的变迁而愈加脱离现实,最终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总之,管理者只有力求营建一个公平合理有效而且能够使员工有效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才能让这一激励方式起到正向作用。